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1 / 2)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诗歌主旨

这首诗以和诗的形式,围绕早梅展开,既表达了对裴迪的思念与酬和之情,又借梅花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的乡愁以及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赏析

首联

-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诗人称赞裴迪在蜀州东亭看到官梅,诗兴大发,就像当年何逊在扬州见到梅花,诗兴盎然。何逊是南朝梁诗人,以写梅花诗着称。这里将裴迪比作何逊,高度评价了裴迪因梅而发的诗才,同时点明裴迪寄诗的缘由是早梅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为后文的酬和与情感抒发做铺垫。

颔联

-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诗人想象裴迪在雪中看到早梅,触景生情,遥念自己。“送客逢春”点明裴迪写诗的情境是在送客之时又恰逢梅花初开的早春。“可自由”则以反问的语气,揣测裴迪此时的心境,言外之意是裴迪在这样的情景下,面对早梅与送别,心情想必复杂,不能自由自在,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颈联

-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诗人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因为在这岁暮之际,看到梅花可能会徒增伤感。倘若看到梅花,那纷繁的思绪定会扰乱自己的乡愁。诗人深知梅花在此时易勾起人对故乡的思念,自己身处异乡,乡愁已浓,所以宁愿不睹梅花,以免乡愁更乱。这两句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复杂情感,将乡愁与梅花紧密联系在一起。

尾联

-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诗人看到成都草堂边的梅树也渐渐开花,想到时光流逝,梅花年年开放,而自己却长期漂泊他乡,无法回到故乡。这江边渐渐绽放的梅花,仿佛在日夜催促着自己白头。此联借梅花抒发了岁月蹉跎、年华老去的感慨,将思乡之情与对时光的无奈之情推向高潮。

艺术特色

用典自然:首联以何逊在扬州见梅赋诗的典故,类比裴迪因梅兴诗,既赞美了裴迪的才华,又自然引出下文,使诗歌富有文化底蕴,毫无生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