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第137章 过关斩将(1 / 2)

现如今大宋一年的总赋税全部加在一起,把两税中的绢帛、粮食全部折钱,也不过是七千万贯?出头。

这数目乍一听颇为可观,然而细究起来,仅养兵一项开支,便要占去近十之六七。

再加上还要高薪养官,以及诸多杂项支出,朝廷一年能省下的钱粮,能有个百万贯就很难得了,有的年份甚至还会入不敷出。

可顾鹤这随意一提,便是一千八百万贯的预算,够朝廷省吃俭用十几年的。

但凡涉及钱财之事,户部向来最为上心,身为户部尚书的张方平,自然首当其冲站了出来。

“朝廷每年税赋的用途皆有定规,治河款项每年不过百万贯。

顾郎中倒好,一开口便是一千多万贯,朝廷上哪去寻这么多钱财?”

顾鹤却面带微笑,不慌不忙道:“以十年之功,来为国朝定下百年大计,从此免除黄河泛滥之祸。

况且,这治河前期投入虽多,待黄河治理大功告成,后续的治河费用自可大幅削减,从长远来看,实乃利大于弊。”

张方平微微皱眉,目光中满是不信任:“顾郎中说得头头是道,以十年换百年,可这十年里,朝廷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谁能保证这十年里不会出现其他变故?万一治河失败,这一千二百万贯打了水漂,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顾鹤闻言正色辩解道:“黄河水患,年年肆虐,沿岸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钱财,却看不到长远的利益。

不做,自然不会犯错,可我等身为国朝大臣,难道要因害怕犯错,便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什么事情都不做吗?

至于张尚书所说的责任,我既敢向官家上奏,心中自然有成算,也愿意为此事担责。”

就在此时,夏竦也站了出来,朗声道:“臣身为工部尚书,治河之事本就是职责所在,臣亦愿为此事担责。”

夏竦这一表态,让朝堂上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皆露出诧异之色。

毕竟,像他这般在官场沉浮多年、行事向来谨小慎微的“老狐狸”,极少会如此主动地揽下这般棘手且易惹是非的重担。

但也就是安静了片刻,就又立马有人站了出来,开始弹劾顾鹤跟夏竦意欲贪赃枉法。

虽然人家也没有证据,可依旧说的有理有据,尤其是关于夏竦贪财的这一段,让他自己都不好辩驳,夏竦的名声实在太差。

在朝廷之中,很多时候讲究的便是“论人不论事”,一旦某人的名声不佳,其所行之事便极易遭人质疑。

如此这般,朝堂之上众人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这治河之事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暂时搁置下来。

与之一同被搁置的,还有狄青外放之事,赵祯索性也将其一并按下。

下朝之后,顾鹤跟着夏竦一块返回工部衙门,路上还不忘感谢道:“相公今日能在朝堂之上当面支持,着实让我受宠若惊,感激不尽。”

夏竦回答道:“旁人信不过小侯爷,我却是对小侯爷的才干深信不疑。

我也坚信,以小侯爷的非凡能力,定能将这修河之事办得妥妥当当。”

顾鹤依旧有些不信:“真只是如此,可之前我给相公看这治河疏略时,相公可不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