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解释道:“那是因为我知道,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让朝廷愿意拨钱,这事且有的谈了,小侯爷要做好准备才行。
不过官家应该会挺高兴的,有这事顶在前面,想来狄青的事便能再拖一阵,说不定就有变数了。”
既然要论战,那顾鹤也就做好万全准备呗,反正不就是吵架嘛,无非就是这个地点高端一些。
后续的每一次上朝,就成了顾鹤和夏竦的战斗舞台,跟打擂似的一个接一个的过关,偶尔还有几个不讲究的,需要重复刷怪。
如此一来,顾鹤渐渐感到心力交瘁,心中不禁感慨:想要做成一件事,怎就如此艰难!
有关朝廷治黄的讨论,慢慢的便从朝堂上,开始逐渐向民间蔓延。
要知道,开封本就临近河道,这些年一直饱受水患侵扰,百姓为此困苦不堪已久。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处处都能听到百姓们对此事的议论纷纷。
“这黄河水患年年都有,朝廷到底管不管啊?再这么下去,咱们的日子可咋过哟!”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坐在街边的石阶上,满脸愁容地对着身旁的年轻人说道。
年轻人叹了口气,附和道:“就是啊,听说朝堂上为了治河的事吵得不可开交,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有个结果。”
“要我说啊,那些当官的就知道争来争去,有几个是真心为咱们老百姓着想的?”一个满脸愤懑的汉子大声说道,引得周围的人纷纷点头。
顾鹤虽整日忙于应对朝堂上的种种纷争,但民间这些议论还是或多或少传到了他的耳中。
治河之事不仅关乎朝廷的决策,更关乎无数百姓的生计,若不能尽快推动此事,只怕民间的不满情绪会愈发高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只是这般情绪,最终会被引导在哪方身上,可就有些说不准了。
而此时,朝堂上的局势也愈发复杂。
一些原本对治河之事持观望态度的大臣,看到民间舆论汹涌,开始纷纷转变立场。
有的则趁机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暗中使绊子,试图让治河之事彻底泡汤。
夏竦看着朝堂上这些人的丑态,心中忧虑不已。
一日散朝后,他特意将顾鹤留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道:“小侯爷,如今这局势愈发艰难了,民间舆论虽对我们有利,但也引来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算计。
剩下的便只有两条路,要么此事暂且搁置,等风平浪静后再说,要么就需要快刀斩乱麻。”
顾鹤眉头紧锁,坚定地说道:“相公放心,我既已决定要推动治河之事,便不会轻易退缩。
只是,如今各方势力纠缠在一起,我们该如何破局呢?”
夏竦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为今之计,我们需先争取到官家的全力支持,只要官家坚定立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便不敢太过放肆。
但官家也不好直接逆着朝臣的意思,强行拨出这么多钱来,这事你恐怕还是得去找梁相公和富相公,他们还一直没有表态呢。”
政治就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这个道理放在这里也同样适用。
之前顾鹤跟梁适说的头头是道,可真轮到了自己,却又忘了。
喜欢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请大家收藏: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