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

第187章 解耦2(1 / 2)

时间,时间,时间,普通而又神秘的时间,这个由人类创造出来又束缚住人的概念,对人也好,对万事万物也好,都是一个天然的分割模型。

与ERP相关的数以百计的系统,是不是同样也可以从时间维度进行分割?

有一些系统像秒针一样,实时刷新数据;

有一些系统像时针一样,可以较长时间不动;

还有一些系统介于二者之间,就像分针一样。

李峰翻开财务月结案例,目光停留在 “时间维度分割” 的批注上很久。

他突然又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石英钟:“如果把系统比作钟表,秒针、分针、时针虽然同轴,但轨迹不同。我们为什么不能按数据更新频率来划分系统边界?”

回到2016年2月18日的会议室。

赵坤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出节奏,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作为在华兴IT浸淫20年的老兵,他太清楚老系统的病灶,这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这个阶段对系统熟悉的程度比对老婆熟悉程度还高。

他带着惊喜问道:“你是说按‘秒针-分针-时针’重新定义数据交互规则?”

“不仅仅是规则。”李峰调出自研的“时间维度分割工具”界面,“我们开发了自动扫描脚本,能识别出超过300ms延迟的交互节点,就像给系统做CT扫描,把那些本该属于时针系统却挤在秒针里的模块找出来。”

陈默的目光突然锐利:“给我看实测数据。”

李峰敲击键盘,三张柱状图依次展开。

最左边是原始数据:2.7万数据进出口中,有1.2万的更新频率低于5分钟;

中间是初步筛选结果,7000个节点被标记为“时针候选”;

最右边是华兴内部的对比数据,同样的扫描方法让他们提前三个月发现了订单管理系统的实时同步瓶颈。

“上周在供应链的初步尝试,”李峰的声音里终于有了一丝疲惫,“我们用这个模型提前识别出380ms延迟的序列化协议问题,比之前的方案快了260ms。”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

赵坤盯着屏幕,突然笑了:“你小子可以啊,把物理课的时间概念用到了系统架构上。”

李峰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多亏默总在我隔壁工位放了个钟,说是要提醒我别老是一工作起来的就忘记了时间”。

三个月前他心里其实是有点不爽的,你陈默送什么不好,非得特么的送个钟啊我靠。

扑街仔。

陈默知道对方内心想法一定会很委屈,又是“送终”提醒,又是在财务月结案例上批注了几个大字:“时间维度分割”来提醒对方。

mmp,你要是再想不出来我就要自己上了。

2015年12月28日华兴G区16楼1620会议室。

深夜的会议室里,李峰独自坐在长条桌前,再一次看着手里的石英钟发呆。

“嘀嗒”声在空荡的房间里还是那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