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老兵李卫国的越战回忆录

第100章 钢七连的新兵,融入与磨合(1 / 2)

钢七连,和我们猛虎连一样,是这个英雄团队里的尖刀连队,作风顽强,战功赫赫。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突破战,才得以按时赶到778高地接替我们。此刻,他们虽然也带着战斗的疲惫和一定的伤亡,但整体建制相对完整,士气也因为刚刚取得的胜利而显得比较高昂。

我们七个来自猛虎连的“残兵”,如同几滴水汇入了大江,被分别补充进了钢七连的各个班排。赵大海班长因为资历和战功,被任命为钢七连一班的新班长。而我,则因为腿伤未愈,但之前的战斗表现(特别是打掉敌人狙击手和观察哨的经历)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被任命为一班的副班长,暂时负责一些辅助指挥和警戒任务。耗子和其他几个猛虎连的老兵,也被分配到了一班或二班,充实了基层的战斗力量。

钢七连的连长姓郑,叫郑志国(虚构人物),是个看起来三十岁出头、身材精干、皮肤黝黑、眼神锐利、不苟言笑的汉子。他对我们这些补充进来的“外来户”没有表示出特别的热情,但也算不上冷淡,只是公事公办地对我们表示了欢迎,并强调了钢七连的纪律和要求——“在这里,只有战士,没有英雄!一切行动听指挥!谁敢掉链子,别怪老子不客气!”

而钢七连一班的原有战士们,对我们这些“猛虎连来的”,态度就比较复杂了。

有敬佩。毕竟778高地那一仗打得太惨烈了,我们能活着从主峰冲下来,本身就证明了我们的勇气和战斗力。

有好奇。他们想知道那场战斗的具体细节,想知道我们是如何在侧后方发动奇袭,又是如何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守住阵地的。

但也有一丝……隔阂和竞争意识。毕竟,我们是“外来的”,占了他们原本战友的位置。而且,赵大海一来就当了班长,我这个伤兵也当了副班长,难免会让一些老兵心里有点不舒服。军队里,向来是靠实力和战功说话的。

这种微妙的气氛,让我们几个猛虎连的老兵都感觉到了。赵大海班长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看出了这一点,私下里对我们几个说:“都给老子把尾巴夹紧点!到了新地方,就得守新规矩!别给咱们猛虎连丢人!用咱们的本事,让他们心服口服!”

我们都点了点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战场上,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开始努力地融入钢七连这个新的集体。

钢七连的训练和战斗风格,确实与猛虎连有所不同。猛虎连更强调一往无前的勇猛和血性,冲锋陷阵是家常便饭。而钢七连,在保持勇猛的同时,似乎更加注重战术的灵活性和细节的把握。他们的班组协同更加默契,火力运用更加精准,对地形的利用也更加充分。

特别是他们的班长杨瑞(之前章节设定的人物,这里修正为赵大海接任班长,杨瑞可以是副班长或者其他班的优秀班长),虽然年轻,但心思缜密,战术素养极高。他指挥战斗时,总能找到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这让我和赵大海都暗暗佩服。

我因为腿伤,暂时不能参加高强度的训练和战斗任务,主要的任务就是协助赵大海管理班务、负责阵地局部的警戒观察、以及……给班里的新兵(钢七连也补充了不少新兵)传授一些射击和战场生存的经验。

这个安排,倒也正合我意。一方面,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养伤,尽快恢复战斗力;另一方面,我也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和学习钢七连的长处,将他们的战术思想和我们猛虎连的勇猛作风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