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第109章 百家争鸣一(1 / 2)

109

因为废奴案是否立法引起的媒体大论战,随着国相吕不韦提高移民待遇另辟蹊径,所以相互论战慢慢的又演变成诸子百家学术论战。

其实诸子百家在别山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论战,特别是诸子百家对儒家的围攻。

淳于越虽然负气离开别山,但同他一起来的田光,狄子期,吕询等人留了下来,田光是齐国贵族资产宽裕,吕询和吕不韦本是宗族,所以儒家虽然没什么收入,但在别山墨城也购置不少宅基地建设学舍开办报纸。

总之,到了战国末年,诸子百家和天下列国一样慢慢的分出胜负,儒家已经变成一门显学。

首先对儒家开炮的便是他的死对头墨家,以《诸子百家旬报》编辑郑无私(蒺藜夫人)文笔最为犀利。

郑无私道:首先,墨家创始人墨翟和孔丘一样都认为这个天下出了问题,两派都认为这天下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天下没有了爱。

墨家和儒家其实有三点相同,一,这天下有救;二,救世药方是爱;三,儒墨皆以拯救天下为己任。

所以墨家与道家不同,墨家与法家也不同,但墨家和儒家都认为这天下出问题是因为缺乏爱。

但墨家与儒家区别在于,墨家反对仁爱,也反对礼乐,在墨家学派看来,孔子之流儒家之流都是江湖骗子,而且墨家认为儒家提倡的仁爱礼乐即虚伪又无聊,孔子的儒家提倡的礼制规定,肉切割方式不合规矩不能吃,叫“割不正不食”,席位摆放方向不对不坐,叫“席不正不坐”,但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时,弟子子路蒸了只小猪给孔子吃,孔子不问来路就吃了,子路剥下别人衣服去换酒,孔子不问来路也喝了。

后来回到鲁国,孔子又开始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又开始一副君子相,俨然君子一样,子路问孔子为什么前后判若两人,孔丘居然说那个时候求生,这个时候求义。

所以墨家认为儒家就是这样一类人,肚子饿了就不惜妄取,吃饱了就开始装模作样,他们就是一群江湖骗子,郑无私发问:天底下还有比他们更虚伪的人吗?还有比儒徒更虚伪的吗?

《墨子》其中有三篇文章,一乃非乐,二乃非命,三乃非儒。

这便是墨家对儒家的三大批判,非乐顾名思义批判儒家礼乐,非命批判儒家天命论,非儒就是赤裸裸批判整个儒家。

墨家反对儒家的仁爱,但墨家不反对爱,墨家提倡的爱叫兼爱,兼相爱利相交,儒墨之爱区别在于仁爱的出发点是亲情,是亲亲之爱,是父母子女之间与生俱来的爱,不用证明的爱。然后再将心比心把爱推广出去,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从父母爱子女,到爱父老乡亲,然后到华夏族群,再到戎狄蛮夷,最后到爱全天下,让全天下充满爱。

但儒家这种爱是有先来后到的,有等级的,墨家思想最重要却是公平和正义,儒家之爱有等级先后肯定不行,所以既然是爱就必须是兼爱,兼爱主张不分男女老幼,不分亲疏远近,不分尊卑贵贱,应一视同仁的爱,所以仁爱有差别,兼爱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