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骨的寒风中,宋家山脚下的那一片田地里,却人声鼎沸。
二姑父带着五十多个汉子紧锣密鼓,已经把二十个蔬菜大棚的石墙砌好了。现在,他们正配合默契,用从山上砍回来的木材,一点一点搭起大棚的骨架。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头一头怪兽的骨骼。
施工现场周围,好多村民兴致勃勃地看着,不停地议论。宋家人可是说了,有感兴趣的,就全程看一看蔬菜大棚是怎样从无到有的,等明年,有愿意跟着一起干的,就照这样子,先把自家的蔬菜大棚盖起来。
这宋家牵头的事,哪一次不是好事?有雨宝这个小福星坐镇,村民们坚信,宋家这个蔬菜大棚一定能变成新的聚宝盆。所以这一次,全村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围观。他们相信,只要跟着雨宝,跟着宋家,就绝对不会错过这一拨儿又一拨儿的致富流量。
当刷了桐油的桃花纸将第一个八十米的大棚整个覆盖住,在棚里的村民立马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暖烘烘的小世界。等到日上三竿,大棚里的温度就更高了,活动几下就全身冒汗,棉衣都穿不住了。
垒炉子和烟道的几个小伙子,搬石头的搬石头,和泥的和泥,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干脆赤膊上阵,尽管这样,也热得汗滴禾下土。
大棚盖起来之后,里面的炉子就一直烧着,通过长长的烟道,提升了大棚里的温度。有人还煞有介事地坐在烟道上面,觉得屁股底下暖暖的。
二十个蔬菜大棚建好之后,宋家就开始大规模地雇人。挖地的,一人一天四十文,管中午和晚上两顿饭。到山上拾柴的,三文钱一捆。帮着捡地里的碎石瓦块的,按筐给钱,一筐一文钱。奶还雇了六个干活干净利落的妇人,专门给大家做饭。
宋家庄家家户户几乎都倾巢出动。
地挖完之后,爷指挥着大家用木耙子把地耙得水平如镜。宋喜雨把空间里收的那些肥料也拿了出来,好好地施了一次底肥。然后,备好垄沟,静等小苗安家落户。
宋喜雨这次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菜苗,都是用灵泉水滋养的。菠菜、生菜、黄瓜、西红柿、芹菜、韭菜、茼蒿、豆角…宋喜雨把菜苗装了一筐又一筐。这有灵泉水滋养的蔬菜,不但长得快,而且多吃还有奇效。
在这段时间的劳动过程中,宋家也越来越了解村民的种地特长。于是,就采用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比如菜棚和花棚,这里面的活计和平日里的种地没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他们就采取招标的方式,让某一家人负责。在不耽误农活的前提下,不管你家这个月几个人在棚里忙活,宋家开出的价钱就是每家每个月五两银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可是八百年难遇的好运气。各家各户都在算着自家的那本账,也就是栽种、施肥、收割的那几天能忙碌一些,平日里只要有两三个人管理,家里其余的人还可以去干点别的。这也太划算了!
还有的老庄稼把式,自己牵头组团,两三家为单位,也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