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

第161章 日后成为有识之士(1 / 2)

晏北府城的宋府里,一股榴莲独有的又香又臭的气味强有力地散发着。

孔县令一家三口,正坐在房间里,津津有味地瓜分着一个十几斤的大榴莲。

从一开始的拒之千里,到现在的爱不释手,只有一个“敢吃”和“不敢吃”的距离。作为资深吃货的孔县令在亲身实践中,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你之砒霜,我之蜜糖”。这种香臭香臭的入口即化的口感,让孔县令一家欲罢不能,当着宋喜雨的面,三人肆无忌惮又开了第二个。

“爱之者赞其香,厌之者怨其臭。”这是宋喜雨给榴莲写的广告语。现在已经被每一个榴莲的发烧友确认为毫无虚假的大实话。

今天宋喜雨到宋府,除了给榴莲控的三人送来榴莲续命,更重要的是准备把孔县令一家三口接回宋家庄的。这好好的人,总不能永远生活在这深宅大院之中吧。也应该有他们自己的交际圈子,有属于他们的看看青山绿水的自由。

鉴于宋家庄的人,有见过孔县令的,所以宋喜雨让刘三哥找他手下的易容高手,帮忙做了一个面具。这个面具只要戴上去,孔县令真的就变成了平平无奇的另外一个人。

孔县令给自家三口人的经历也已经编好了。就说是教书先生龚秀才一家,因为逃荒来到了晏北,偶遇宋喜雨,因才高八斗被聘请到宋家庄,教孩子们读书习字。

是的,在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之后,宋喜雨开始筹建宋家庄自己的学馆。

在她的建议下,村里把相邻的两处房子做了改造。一处房子作为教书先生一家的住处,无论是卧室、厨房、书房、客厅,都收拾得非常的温馨而实用。旁边的五间房子,一分为二,各自打通,把柳木匠做的桌椅都摆了进去,成为两间同样大小的教室。

每一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米筛”。也就是古代孩子们使用沙子写字的工具。柳木匠的手艺真的没得说,用木头做成米筛的框,里面铺上一层细沙,孩子们就可以用手指或者小木棍在上面写字或画画。

孩子们的校服也已经发下去了。只要是宋家庄的孩子,无论男女,五岁到十岁之间的,只要决定了要入学,就到村委会去领布匹,各家按照统一的式样,给孩子做好长衫和鞋子。

只要是进入学馆读书的孩子,村里提供免费的午餐。而且也不用交束修。每个月都有考试,按名次不同,还有相应的奖励。但是在冬季,每家可以送柴过来,保障孩子们的取暖和学馆厨房所需。

这个好消息经两位村长一说,村民们立即夸赞如云。这可是让祖坟冒青烟的好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前是家里穷,读不起书。现在可好,学馆就在家门口,还不用花一文钱的束修。再说了,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苍蝇找茅厕。这雨宝想出来的点子,哪一次不是让村里人赚尽了好处?

老族长家里,族长的老婆子摸着领回来的湛蓝的细棉布,爱不释手,不但放在手里摩挲,而且还贴在脸上感受着布料的柔软。她让女红最好的二儿媳妇这几天别的不用干,全力以赴把家里一个孙子四个孙女的校服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