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太医还没来,老朱还晕着,没看见天幕的说法,但马皇后看见了,她心情极为复杂。
朱允炆这个孙子干的这事,那就是在逼死这些藩王啊,按他这个削藩法,他们不反才是怪事呢。
这些藩王里有自己的孩子,也有后宫其他妃子的孩子,都是马皇后看着长大的,怎么能不心疼呢?棣儿做这事也是为了自保逼不得已啊。可重八那性子的,能不能原谅棣儿呢?这她还是得好好劝劝。
而朱棣看见天幕说自己是明成祖的时候,也是懵了,他一心想做大哥的征北大将军,怎么会篡了大哥的位呢?
但天幕下一句一说出来,他们就明白了缘由,朱棣兄弟几个都十分委屈的找大哥哭诉,允炆这孩子也太过分了啊,这就是要杀死他们这些叔叔啊。
朱标也十分愧疚,都是因为他才让这些弟弟们受到这样的委屈啊,允炆这孩子是真的太过分了。
【而郑和呢,他虽然是一个太监,但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了,在靖难之役中又随着成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深受成祖朱棣的信任,视为心腹。所以被赐姓为郑,提拔为四品内官监太监。从此,马三宝有了郑和这个名字。】
“哎你还真别说,这太监真的不错,竟然还能上阵杀敌。”唐太宗倒是不在意什么太监不太监的,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真是奇了啊,后世竟然还有这样有能力的太监,朕的身边怎么就没有一个这样能上阵杀敌的太监呢?”看来还是阉的少了,汉武帝当即决定再招一批太监来宫里伺候。
始皇帝看了看天幕里提及的郑和,再看看自己身边这些人歪瓜裂枣,嫌弃的不行,自己身边这帮人,也就会溜须拍马伺候人,说难听了就是好用的狗而已,还能指望他们跟天幕上的郑和比吗?
【朱棣登基为帝以后,想要派遣船队下西洋,宣扬大明国的国威,而郑和呢,因为是皇帝心腹,又通谋略,懂兵法,在靖难之役里有过实践,能力不俗,正合适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
【从此,郑和开启了他七下西洋的征途。】
【篇幅有限,博主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百度一下,博主只总结一下这七次下西洋的成果。】
【在文化交流上,他促进了各国家友好交流。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国家或地区,包括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等等多达三十六个。】
【郑和来到南洋以后,以武力威慑,传播,统一宗教信仰,帮扶弱小国家等等手段促进了大明朝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和平相处。还为海外诸国间种种复杂矛盾的逐步解决,做出了贡献,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平共处,文化交流。】
【此举传播了中国文化,宣扬了大明国威,很多周围的小国都因此都对大明心悦诚服。】
“海外竟然还有这么多国家吗?”嬴政暗想,他还以为海外是仙人居所,都是仙山呢。以前他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既然知道了,那他也想要派船去海外那些国家宣传大秦的国威。
可现如今他大秦恐怕是支持不了这样的航行,好在现在有天幕,以后他大秦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总有一天他大秦也能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