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发老人忽然跪下:“将军是活菩萨啊!王莽那贼子说‘均田’,却把咱们的地都充了公,让咱们给地主当牛做马...”
王匡扶起老人,看见他腰间挂着个布袋,里面装着半块硬饼,那是他全家三天的口粮。忽然想起自己的儿子,若还活着,今年该十二岁了,说不定也能跟着自己打仗了。他转身对王凤说:“传令下去,把官吏的宅子都烧了,给百姓腾地方!”
大火烧了整夜,新市城的天空被映得通红。王匡站在城墙上,看百姓们背着粮食、扶老携幼地离开,忽然想起在太学里听过的《诗经》:“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此刻的火光,或许就是照向乐土的星光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地皇三年,绿林山突发瘟疫,数千弟兄染病身亡。王匡跪在山神庙前,对着高祖皇帝的牌位磕头,额头磕破了,血滴在青石板上,像极了祭坛上的牲血。王凤蹲在旁边,手里攥着一株艾草:“匡哥,咱们是不是做错了?上天在惩罚咱们...”
“放屁!”王匡猛地抬头,“王莽那个伪君子,搞什么‘复古改制’,让天下人都活不下去,这才是触怒上天!等咱们杀进长安,斩了王莽的头,上天自然会保佑咱们!”
这时,一个斥候冲进庙来:“报!山下有支流民队伍,说是要投靠咱们,带头的叫‘王常’!”
王常带着五千流民上山时,背着个药篓,里面装着从民间搜罗的草药。他跪在王匡面前,露出臂上的刺青——那是条盘着麦穗的龙,和绿林山神庙的裂痕一模一样。“听说你们是为百姓打仗的,”他掏出一本《神农本草经》,“我懂医术,能帮弟兄们治病。”
王匡扶起他,看见他草鞋上沾着草籽,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忽然想起父亲说过,当年刘邦起义时,身边有萧何、曹参,如今自己身边,也有了王凤、王常这样的兄弟。他拍了拍王常的肩膀:“欢迎回家。”
瘟疫退去后,绿林军分成两路:王匡、王凤率主力攻打竟陵,王常、成丹率一部前往南郡。临行前,王常送给他一包艾草:“带在身边,能避邪。”王匡将艾草塞进铠甲,闻着那熟悉的气味,忽然想起妻子在南阳老家熏蚊子的场景。
竟陵城破之日,王匡站在城头,看自己的军队像潮水般涌入。忽然听见有人喊“将军快看”,他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原野上,一支队伍举着红色的旗帜,像跳动的火焰——那是樊崇率领的赤眉军,他们用朱砂涂眉,号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匡哥,”王凤指着赤眉军的方向,“他们的旗号上也有‘汉’字!”
王匡摸出青铜剑,剑身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他想起绿林山的弟兄们,想起新市的百姓,想起南阳的麦田。原来这天下,想反王莽的不止他们一拨人,原来民心所向,便是天命所归。
“去会会他们,”他对王凤说,“都是为百姓打仗的,该喝杯酒。”
赤眉军的大营里,樊崇抓着一只烤鸡,大笑着拍王匡的肩膀:“早就听说绿林军的弟兄们仗义,今日一见,果然是好汉!”他的眉毛被朱砂染得通红,像两道火焰,“咱们联手,先破王莽的大军,再杀进长安,如何?”
王匡咬了口鸡腿,油脂顺着下巴滴落。他看见赤眉军的弟兄们围坐在一起,虽然衣裳破烂,却人人脸上带着笑意,那是在王莽治下从未见过的生机。忽然想起在绿林山起誓时,自己说过“斩王莽,复汉室”,此刻忽然觉得,这誓言不再是空话。
“好!”他举起酒碗,“先破王莽,再复汉室!”
酒碗相撞的声音里,王匡听见远处传来歌谣,是绿林山的弟兄们在唱:“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那是他们编来讽刺王莽用官爵笼络豪强的歌谣,此刻听来,却充满了力量。
他摸了摸胸前的艾草,香气混着血腥气,却让人安心。抬头望去,天空中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王匡知道,这雨会洗净王莽的暴政,会浇灌出一个新的天地,而他们这些泥腿子,终将在这天地间,写下属于百姓的历史。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