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是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或是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以保障物资的充足供应;又或是广纳贤才,招揽智谋之士与能征善战之将,充实自身的智囊团与作战力量。如此一来,不久之后,天下必将再次陷入大乱之中。
而汉王您如今独安巴蜀一地,此地虽身处偏远,却犹如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正该趁着这难得的平静时机,休生养息,让将士们得以休整,恢复元气。同时,您也要大力整治军马,加强军事训练,提升士兵的战斗素养,为日后即将到来的战役做好充分准备。待得兵强马壮,军备充足之后,再静心等待时机的成熟。届时,您便可挥师出川,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大业。
汉王您仔细想想,如此好的地方都归了您,这难道不是天意要授汉王以天下么?此乃上天赐予您成就大业的绝佳良机啊!”
刘邦本就心思缜密,听得张良这般深入浅出的分析,顿然心思就活泛起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思索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于是,他寻思道:“照你这么说,倒还是一桩好事了呀!然而,这地方虽好,可汉中并非我所有!汉中地势险要,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若能将其纳入囊中,日后进可攻,退可守,必将如虎添翼啊!”
张良见刘邦有所动容,微微一笑,自信地说道:“要得汉中之地,有何难哉!改日我便为你取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果敢,仿佛汉中之地已是囊中之物,信手拈来般轻松。
刘邦听张良说出如此大话,先是微微一愣,随后心中觉得张良或许是在安慰自己,亦或只是说说大话而已,便笑道:“若子房能为我取来汉中,那便是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子房也!你若真能在众多强敌环伺之下为我拿下汉中,这份恩情,我必当铭记于心,永不相忘!”刘邦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调侃之色。
张良浅笑道:“那你且待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让人安心的从容与自信,仿佛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和应对之策。
张良带着自信与从容的微笑缓缓走后,刘邦的营帐内顿时安静下来。然而,他的目光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平息的不安与思索。他深知当前局势的复杂与变幻莫测,即便张良的分析听起来句句在理,他自己内心仍有着诸多顾虑。
过了片刻,刘邦又召来了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萧何,希望能与他共同商议此事。
萧何听闻刘邦的来意,脸上顿时露出沉稳而自信的神色。他微微欠身,而后有条不紊地说道:“汉王,张良先生的分析甚是有理。汉中的确是一处极为难得的宝地,巴蜀之地更是具备诸多优势,适合我们休养生息,发展壮大实力。
巴蜀之地,地势险要,四周关隘重重,易守难攻。这为我们在战略上提供了绝佳的防御屏障,即便日后天下再乱,各方势力纷纷崛起,我们也能够稳住脚跟,不惧外敌侵扰。而汉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它位于巴蜀与中原之间的咽喉要道,若能将其纳入势力范围,进可攻,退可守,便能掌控局势的主动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此去蜀地,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充足的物资储备和稳定的发展空间,还能在这片土地上广纳贤才,休整军队。凭借着蜀地的天然优势,假以时日,我们的实力必将迅速膨胀,成就一番霸业大有可为啊!”
刘邦静静地听着萧何的分析,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深知萧何一向思虑周全,对于局势的判断也有着独到的见解。经萧何、张良开诚布公地开劝,刘邦心中的纠结与抵触情绪逐渐平息下来。最终,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神色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决然,决定暂且隐忍不发,率军到巴蜀之地去。尽管他深知这意味着要远离中原,暂时屈居一隅,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为了日后能够成就更大的事业。
天下分封已定,各方诸侯纷纷准备前往各自的封地。张良因是韩王成的司徒,身负着辅佐韩王成的重任,便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他深知自己与韩王成的约定与责任,此刻虽有不舍,但仍怀着坚定的信念准备离开。
刘邦对张良的离去心中满是不舍,他深知张良的智谋与能力对自己的重要性。为了表达对张良的感激与敬意,他赐给张良金百镒,珠二斗。那一枚枚金锭在烛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颗颗珍珠则散发着温润迷人的光晕,彰显着刘邦的诚意与厚待。
而张良则心怀大义,他把刘邦所赐的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他深知项伯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于是便诚恳地对项伯说道:“项伯兄,如今汉王被迫前往巴蜀,汉中乃是汉王成就大业的关键之地。还望你能再为汉王向项羽请求加封汉中地区,让汉王有了稳固的根基,将来才能更好地为项羽效力,也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啊!”
项伯听闻张良的请求,微微颔首,表示愿意尽力一试。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